2025年10月24   星期五    站内搜索
字号大小:
0

2025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年度会议在香港大学举行

2025-10-24 17:03:41    作者:消费时报网
核心摘要: 10月23日,作为2025未来科学大奖周系列活动之一,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Asian Young Scientist Fellowship,以下简称AYSF)2025年度会议在香港大学隆重举行。

10月23日,作为2025未来科学大奖周系列活动之一,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Asian Young Scientist Fellowship,以下简称AYSF)2025年度会议在香港大学隆重举行。

本届会议由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香港大学与香港科学院联合支持举办,邀请12位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地的2025年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研究员齐聚一堂,鼓励他们发挥各自的科研潜力,表彰他们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活动当天,百名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不同城市的青年科学家、企业家、投资者、商界领袖和教育工作者参与,推动跨学科对话与创新探讨。

亚洲青年科学家领航,探索并展现科研未来的变革愿景

香港大学副校长(教学)施启正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对2025未来科学大奖周以及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2025年度会议的举办致以热烈祝贺与诚挚欢迎。他指出,此次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年度会议意义重大,12位青年科学家,凭借创新成果在各自领域熠熠生辉,为学科发展注入新动力。今年是香港大学建校115周年,百余年来港大培育无数人才。当下全球面临气候、公共卫生等挑战,开放协作势在必行。此次活动所搭建的交流平台,为跨学科、跨国界合作创造良机,有望激发创新火花,催生更多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方案。

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2025指导委员会主席,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发展)、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以及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郑光廷在开幕致辞中热烈欢迎与会者,并衷心感谢香港大学、香港科学院、未来科学奖基金会及项目捐赠人、委员会成员的支持。他指出,2025年AYSF项目迎来三周年,项目已累计资助36名亚洲优秀青年科学家,充分展现了亚洲科研人才的雄厚实力及国际科学界对项目的认可。经严格选拔,2025年有12位研究员加入,研究涵盖生命、物质、数学、计算机领域,期待本次年会为与会者带来变革性科学启发,助力亚洲科研创新。

颁奖典礼:表彰亚洲青年科学精英,共筑创新未来

2025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颁奖典礼依据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对在各自研究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进行了表彰。

生命科学环节,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指导委员会成员、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 (IBS) 荣誉研究员Hee-Sup Shin在致辞中表示,过去三年,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让我们清晰看到亚洲生命科学领域的显著发展。从2023年聚焦分子与发展生物学基础机制,到2024年跨学科结合生物学与AI等前沿技术,再到2025年深入神经科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呈现出清晰的进步轨迹。

他介绍,今年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白凌、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刘君、首尔大学副教授Seongjun Park、复旦大学教授彭勃四位生命科学研究员便是前沿科学的代表,他们的科学成果体现亚洲生命科学从描述性向预测性、工程驱动创新的转变,也彰显现代生物学与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

物质科学环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物理系教授、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2025物质科学学科委员会主席翁红明在致辞中表示,今年物质科学领域申请量较过往大幅增长,竞争异常激烈,所有申请者都展现出非凡的科研素养与活力,从中遴选佼佼者着实不易。

他分别介绍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许民瑜、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李丹枫、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李听昕、九州大学副教授Kiyoshi Miyata四位青年科学家的科研成果。翁红明教授指出,他们的工作处于当代基础科学前沿,其挑战与突破将激励更多青年投身科研,他们也必将成为物质科学领域未来的领军力量,项目会全力支持他们追求高影响力科学发现。

数学环节,韩国高等研究院数学学院教授、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2025数学学科委员会主席琴钟海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数学学科申请情况彰显出该领域非凡的广度与蓬勃活力。申请提案既涵盖纯数学中几何、拓扑等深邃领域,也包含应用与计算数学里优化、高维分析等快速发展的方向。尤为可贵的是,众多申请者致力于打通不同领域界限,展现严谨数学结构对物理、数据科学等复杂系统的阐释能力。

他介绍,首尔大学副教授In-Jee Jeong在偏微分方程与流体动力学领域贡献突出;台湾大学副教授林学庸于代数与复几何研究上创新不断。他们的研究完美融合数学的抽象与应用特质,既体现数学作为自然语言的本质,又彰显其塑造科学前沿的创造力,是当之无愧的青年科研榜样。

计算机科学环节,东京大学工程学院系统创新学科教授、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2025计算机科学学科主席Akihiro Nakao在致辞中表示,今年计算机科学领域申请量大幅增长,近乎达到2023年的三倍,这充分彰显出该领域的活力与多样性。申请内容广泛,涵盖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热点,也有对算法、系统等基础领域的深入探索,更有数据驱动科学应用、人机交互等新兴方向的研究。最终,两位优秀科学家脱颖而出。

他介绍,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教授何向南在推荐系统领域成果突出,注重捕捉复杂交互;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王文雅融合多种方法提升系统可解释性。他们代表着计算机科学领域既注重基础算法,又积极开拓新前沿的发展趋势,期待亚洲计算机科学不断取得新突破。

诺奖得主Randy Schekman:公共教育和下一代科学家的培养

201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Randy Schekman教授以《公共教育和下一代科学家的培养》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并回答观众提问。他表示,公共教育是科学人才培养的基石,对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育未来科研中坚力量至关重要。自己能走上科研道路,早期科学教育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Randy Schekman教授强调跨世代知识传承的重要性,科学的发展需每一代人接力,老一辈科学家应积极投身科学教育,将经验智慧传给年轻一代。在回答观众提问时,他进一步指出,科学教育重在培养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鼓励青少年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积极与他人合作。

跨界对话:建设亚洲科研与创新生态系统

香港青年科学院副院长,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马桂宜教授主持专题讨论,围绕“建设亚洲科研与创新生态系统”展开深度对话,邀请学术、产业、资本领域代表共议合作路径。

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2025指导委员会主席郑光廷在讨论中指出,当前科研领域传统学科成果丰硕,但学科间的融合与交叉有很多新的机会, 知识壁垒仍然存在, 需更进一步的扩展来催化创新。亚洲青年科学家潜力巨大,是推动科研进步的关键力量。AYSF项目要发挥平台作用,促进青年科学家跨学科交流合作,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此外,科研成果转化对社会至关重要,项目需引导青年科学家重视成果的实际应用,加强与产业界联动,推动科研成果落地,为亚洲地区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DEFTA Partners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原丈人大使认为开放式创新是跨学科交流的典型,能激励不同领域人才相互启发,为解决复杂问题贡献智慧,促进知识融合与创新突破。但他也提醒,开放式创新存在挑战与风险,各方需审慎评估开放式创新,权衡利弊,从而做出更契合自身长远发展的决策。

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2025生命科学学科评选委员会成员、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属下生物医药研究理事会(BMRC)首席业务拓展官以及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IMCB)教授兼研究主任洪万进指出,新加坡30年前科研薄弱,但政府重视构建连贯科研体系与模式,二三十年间医疗等领域进步显著。观念上,科研人员需回馈社会,开发实用技术。政策流程也要推动研究机构商业转化,融合研究与商业化利益。他认为,构建有市场和资金支持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这一涵盖多方面的体系对成果转化意义重大。

201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Randy Schekman在谢尔盖·布林家族基金会(Sergey Brin Family Foundation)支持下,组织起跨学科、跨国界的协作研究项目。他强调,传统学术科学的奖励机制过度聚焦个人成就,如论文发表与署名顺序,这种模式难以攻克像帕金森病这样已困扰人类200年的复杂难题。为此,项目核心原则是倡导知识共享,从而打破学术壁垒。他相信,唯有通过大规模协作网络,让研究者超越个人学术身份认同,方能催生创新突破。

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创始捐赠人、和玉资本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未来论坛理事曾玉表示,在科技创新生态中,青年科学家、企业与风险投资的协同至关重要。她指出,具备优秀科研成果的科学家投身企业或创业,其融资与价值潜力巨大。历史上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年少便科学研究成就非凡,这提示青年科学家具备很大的投资潜力。她指出,和玉资本关注青年科学家的创新研究成果,鼓励青年科学家创业,未来将持续助力青年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转化,年轻科学家完成从零到一的基础研究,风险投资帮助提供有价值的孵化以及赋能,可以不限于搭建商业运营高管, 产品和服务的落地或者供应链落地,以及全球商业化,真正助其实现从一到一百的创新价值。

专题学术研讨:搭建跨学科对话平台,共筑未来合作基石

当天下午,2025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AYSF)的12位研究员分赴香港大学各院系,参与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四大领域的专题学术研讨会,并参观相关实验室。通过深度交流与实地考察,为青年科学家搭建跨学科对话平台,为未来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Asian Young Scientist Fellowship,AYSF)是一项由民间公益力量支持的亚洲地区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亚洲青年科学家进行具有创意和变革性的科学研究,促进国际学术交流、鼓励前沿交叉科学研究与合作。

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每年在1)生命科学;2)物理科学;3)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三个领域选拔共12名早期职业研究人员,每位研究员将在为期两年的时间中获得10万美元的资助金,用于支持他们的自由科研事业。作为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的一部分,研究员有机会参加线上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和年度会议。通过举办系列活动,本项目旨在创建一个促进探索性思维、跨学科合作、国际交流和指导的社区。

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必须在完成最终(博士/医学博士)学位后10年内申请,并在大学或学术研究机构担任全职职务。评选机制采用提名机制,由亚洲各大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院长和系主任提名符合资格的候选人。评选委员会则通过严格的审核程序,评估候选人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研究计划。项目目前覆盖5个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内地港澳台)、印度、日本、韩国和新加坡。

媒体聚焦更多

五大行高管年薪或难逃“腰斩”命运
央企高管降薪风声渐起,作为金融业里最“高大上”的国有五大行(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或将最先受到冲……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