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电商起诉刷单平台第一案”的阿里巴巴起诉杭州简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案,日前在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落槌。法院认为,简世公司组织炒信的行为违背了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并扰乱了电商平台的经营秩序,一审判决简世公司赔偿阿里巴巴经济损失20.2万元。宣判后双方均未提出上诉,目前该判决已经生效。
花钱雇佣“网络水军”充当“刷手”,通过以假乱真的购物方式,替商家将商品“刷”成“好评如潮”,再从商家那里赚取佣金,并吸引有刷单需求的商家成为其会员并缴纳会费,甚至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从事刷单炒信的网站,这就是简世公司的生财之道。如此做法首先是对消费者的欺骗,会误导消费者作出不恰当的甚至可能受骗受害的消费。其次是对其他正当经营商家的不公平、不正当竞争,会污染电商平台的整个数据,扰乱电商平台的经营秩序,损害电商平台的市场声誉和竞争力。
最终,刷单炒信会伤害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
组织刷单炒信的简世公司终于栽了,这正应了那句老话“久走夜路必撞鬼”。不能不说,能有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电商平台运用法律手段,对刷单组织者开展有效的还击。去年12月,阿里巴巴向法院正式递交起诉书,状告简世公司及其傻推网涉嫌严重危害市场竞争秩序,索赔216万元人民币。虽然目前法院一审判决简世公司赔偿阿里经济损失20.2万元,与其获利以及造成的损失相比显然太低。
但是,此案的落槌,还是鼓励了电商平台拿起法律武器打假的信心,或者可以说,此案判决结果表明电商平台反击刷单炒信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相信这对其他刷单炒信组织者,一定会产生不小的震慑与警示作用。
要最大限度打击刷单,仅靠电商平台出击还不够。公安、工商、网络等要联合起来,形成更加严密的监管体系。也要在线下发力,对组织刷单的行为予以斩草除根。比如,对刷单机构、发空单的快递公司、刷单软件等进行全过程监管;完善电子商务领域信用记录,将涉事商家列入黑名单,甚至责令行业禁入。今年“双11”前,国家发改委在“信用中国”网站公布了首批“电子商务领域严重失信企业500家”黑名单,这就是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