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1   星期四    站内搜索
字号大小:
0

党建引领 医社协同 襄阳试点医务社会工作 构建\"1+1+N\"慢病服务新生态

2025-08-18 21:13:38    作者:消费时报网
核心摘要: 2025年8月18日上午,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主办的医务社会工作(社区陪诊顾问)试点开班仪式在襄阳市民政局、襄州区民政局、襄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支持下,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社会福利院北院区举行。作为“健康中国进社区”项目的重要落地实践,襄阳以党建为核心引擎,聚焦体重健康管理与慢病防控,通过构建“临床—科研—科普—产业”四位一体生态体系,推动“1+1+N”慢病服务模式落地,为基层健康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襄阳范式”。

2025年8月18日上午,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主办的医务社会工作(社区陪诊顾问)试点开班仪式在襄阳市民政局、襄州区民政局、襄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支持下,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社会福利院北院区举行。作为“健康中国进社区”项目的重要落地实践,襄阳以党建为核心引擎,聚焦体重健康管理与慢病防控,通过构建“临床—科研—科普—产业”四位一体生态体系,推动“1+1+N”慢病服务模式落地,为基层健康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襄阳范式”。

医务社会工作(社区陪诊顾问)试点开班仪式,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供图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城乡社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健康中国进社区”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王晶指出,襄阳项目紧扣“健康中国”战略部署,通过聚集体重健康管理与慢病防控核心任务,联合城市医疗系统、社区居委会、健康产业机构等多方力量,打通“临床—科研—科普—产业”四端,构建“医院—社区—医联体—家庭”全链条服务路径。其核心的“1+1+N”模式(第一个“1”为医院核心服务团队,涵盖专科医师、中医师、心理咨询师、临床营养师、运动康复师、科研人员、党建指导员等;第二个“1”为社区健康服务站,由社工、社区健康管家、志愿者组成;“N”为医联体协作单位、健康产业企业、家庭互助小组等多元资源),将为基层健康治理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此次培训正是为这一模式培育专业化落地力量,推动“预防—筛查—诊疗—康复—管理”闭环高效运转。

襄阳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薇薇表示,民政部门将全力支持社会组织深度融入项目实施,推动医务社工深度参与到“社区健康服务站”职能。作为“1+1+N”模式中连接医疗资源与居民需求的关键纽带,医务社工陪诊顾问将承担居民动员、日常健康管理、服务落地等任务,并依托“医院—社区—家庭”数据共享平台——医院端实时同步居民健康档案与诊疗数据,社区端录入随访记录与科普反馈,家庭端通过小程序查看健康报告与个性化建议——实现“数据多跑路,服务更精准”,切实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襄州区民政局养老科科长张成在发言中强调,襄州区将以“党建联席会+月度协调会”机制为保障,推动项目高效落地。培训后的医务社工将直接参与社区健康体重服务监测点建设,在医院核心服务团队指导下,联动“N”方资源开展健康筛查、慢病干预等工作:科研端将依托监测点数据建立“社区健康数据库”,分析体重与慢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反哺临床诊疗;产业端将联动健康企业,推动营养食品、智能体重监测设备进社区,构建“预防—干预—管理”的全链条服务生态,推动健康服务从“疾病治疗”向“主动健康”转型。

襄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陈晓莉,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供图

襄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陈晓莉在致辞中表示,襄阳作为全国首批“医务社会工作(社区陪诊顾问)”试点城市,肩负着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健康服务模式的重要使命。协会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充分发挥社工组织在动员社区资源、连接服务供给、陪伴居民健康全过程中的独特优势,积极推动“社区健康服务站”建设,打造“社工+志愿者+健康管家”三位一体服务网络。她指出,医务社工不仅是医疗服务的延伸者,更是健康理念的传播者和居民信任的守护者。

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分院书记、院长陈东方,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供图

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分院书记、院长陈东方代表医疗机构表态,医院将通过“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发挥“临床端”核心作用,为学员在诊疗端提供权威和专业的服务;更要改变作风主动走出院门,把科学的理念、精准的方案、个性化的处方送到一线。用中西结合的特色医疗,保障“医务社工+全科医师+多学科医疗服务团队”社区服务单元高效运转,让“预防—干预—康复”链条在社区全程落地。

襄阳市社会组织总会党支部书记李力博士在专家发言中指出,慢性病治理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医务社会工作的加入,能够弥补传统医疗模式的不足,把专业服务与社区陪伴结合起来,把健康理念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融合。她强调,“1+1+N”模式的价值,在于通过党建统领,打通医院、社区、家庭和产业的多维通道,形成协同合力。李力博士向学员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坚守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伦理,赢得居民信任;二是重视真实世界数据的记录与总结,为科研和政策提供依据;三是注重长效机制建设,让“陪诊顾问”成为制度化、职业化的新岗位。

据悉,本期30名学员将通过32课时系统化培训,掌握“1+1+N”模式运行机制、体重健康管理、科研数据采集等核心能力。结业后,他们将作为社区健康服务站骨干,参与300个社区健康体重服务监测点建设,助力培育300名医务社工,形成“社区健康管家+社工+志愿者”三位一体服务网络,既承担健康科普(线下讲座+线上云课堂)任务,也参与科研数据采集与产业资源对接,成为四位一体生态的“基层枢纽”。

与会领导一致认为,项目以“党建为魂、医社为骨、科技为翼、产业为脉”,通过“1+1+N”模式的标准化架构,既适配襄阳本地医疗资源禀赋,又可迁移至其他地区,为老年健康、精神健康等领域提供借鉴。下一步,学员将进驻监测点开展工作,持续优化服务流程,让“主动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为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落地提供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媒体聚焦更多

五大行高管年薪或难逃“腰斩”命运
央企高管降薪风声渐起,作为金融业里最“高大上”的国有五大行(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或将最先受到冲……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